发表时间: 2025-07-08 10:45
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,蟹塘里面出现一个更隐蔽的杀手——硫化氢,出现后会导致水草烂根、螃蟹上岸、红爪、甚至死亡,今天我们来聊一聊硫化氢。
一、硫化氢:河蟹养殖的“无形杀手”
硫化氢,就是我们常说的散发着“臭鸡蛋味” 的毒气,它是池塘中残饵、粪便、烂草等有机物在缺氧环境下发酵的产物。其危害程度令人咋舌:
低浓度慢性中毒:当水体中硫化氢含量超过 0.1mg/L 时,河蟹会出现食欲减退、鳃部发黑、爬边上岸等症状,逐渐走向 “慢性死亡”。
高浓度急性致死:一旦硫化氢浓度超过 0.5mg/L,会直接破坏螃蟹的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,短短几小时内就可能引发大批量翻塘的惨剧。
特别需要提醒的是,硫化氢平时多隐藏在池底,一到高温天气就容易“爆发”,尤其是底泥发黑发臭的池塘,更要作为重点防范对象。
二、硫化氢超标的五大诱因,你的池塘是否中招?
塘底堆积了过多的残饵、粪便、死藻等物质,在长期缺氧的情况下,厌氧细菌会将这些有机物分解产生硫化氢。底泥越是发黑发臭,释放的毒气就越多。
氧气是硫化氢的“天然克星”。当溶氧充足时,硫化氢会被氧化成无害的硫酸盐;但当溶氧低于 2mg/L(如阴雨天、晚上等时段),就会促使大量硫化氢生成。
暴雨过后,水体容易出现“上下翻” 的情况,底层的腐败物被搅到水面;或者藻类大批死亡(倒藻),死藻腐烂会加速底质恶化,进而释放出硫化氢。
投喂饲料过多,螃蟹无法全部吃完,残饵在池底腐烂。高蛋白饲料分解时会产生硫化合物,在缺氧环境下就会转化为硫化氢。
像过硫酸氢钾、硫酸铜等药物使用过量,或者杀虫药投放过多,会破坏水体生态平衡,让硫化氢有了“抬头” 的机会。
·当 pH<7(酸性水)时,硫化氢以分子态(H₂S)存在,能够直接渗入螃蟹体内,此时毒性最强。
·当 pH>8(碱性水)时,硫化氢大多转化为离子态(HS⁻、S²⁻),毒性会大幅降低。
高温会加快有机物的分解速度,同时使水体溶氧降低,在双重作用下,硫化氢生成更快,毒性也更为猛烈。
溶氧充足时,硫化氢会被“消灭”;溶氧不足时,它就会在池底堆积,直接毒害螃蟹的鳃和腹部,导致 “底栖中毒”。
放苗前:将塘底淤泥清理至 10 厘米左右,用生石灰翻耕消毒,彻底清理 “毒气窝”。
养殖中:每隔 10 天左右撒一次底加氧+底清清,补充底部溶氧,氧化底泥里的烂草、粪便,抑制产毒的厌氧细菌生长,增加硫细菌的数量,从根源上把硫元素转化为无害的硫酸盐
产品直通车
(2)疯狂增氧,杜绝池底缺氧
高温天、阴雨天全天开启增氧机,特别是底层增氧(微孔增氧),使溶氧保持在 5mg/L 以上。
根据螃蟹的吃料情况进行投喂,喂到 7-8 成饱即可。天气不好时,减料一半或停止投喂,避免饲料在塘里腐烂。
产品直通车
选择蛋白含量 30%-35% 的优质饲料,添加畅舒/渔益生,直接提高螃蟹消化,提高饲料的消化吸收率,减少“毒粪便” 的排放。
·定期泼洒水常乐、芽孢杆菌,分解水中的有机物,抑制有害菌繁殖。
·培养硅藻、既能增加溶氧,又能将 pH 值调节到 7.5-8.5(弱碱性),降低硫化氢的毒性。
产品直通车点此直达
先泼洒高稳C +速解来解毒抗应激,全开增氧机,之后全池抛洒底加氧,快速补充底部溶氧同时,能够直接氧化掉底部产生的硫化氢
第二天抛洒底清清,通过补充硫细菌,可以快速抑制产硫化氢细菌的生长,同时泼洒水常乐+复合硅藻种
产品直通车点此直达
情况 2:重度超标(臭味浓,大批螃蟹上岸 / 翻白肚)
从池底排水口排出 1/3 老水(硫化氢多集中在底层),进行快速换水。同时,解毒抗应激
注入提前曝气的新水(水温温差不超过 2℃),边换水边开增氧机。换水后立即加大量撒底加氧,强力氧化硫化氢。
第二天上午加量撒底清清,同时使用高稳C抗应激,泼洒水常乐+复合硅藻种
测水:高温天每天早上使用测试纸检测底层水的硫化氢含量(10 秒出结果),同时检测溶氧和 pH 值。
看蟹:若发现螃蟹白天上岸、鳃部发黑、附肢发黄、反应迟钝, 应立即警惕硫化氢超标。
闻味:在下风口闻到明显的“臭鸡蛋味” 时,要赶紧测水,切勿犹豫。
养蟹能否盈利,关键在于高温期能否稳定度过。记住“勤改底、多增氧、少剩料” 这三大原则,提前防范硫化氢问题,比出现问题后再进行救治更为有效。如果有任何不懂的地方,随时可以在养殖群里提问,让我们一起把蟹养好!